產生
早在40多年前,高阻隔技術就已開始產生了。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使用擠出聚乙烯薄膜復合到金屬箔上作為阻隔性包裝材料。也包括在金屬箔片基材上的加工技術,由于箔片材料很薄,且阻隔性很好,所以,當時就認為高阻隔工業已形成了。
初期
高阻隔產業的發展史已有20多年了。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不少聚合物團體,才開始把用于包裝的阻隔性薄膜材料投放市場。當時,這種材料的加工方法都是采用聚烯烴材料作為粘接劑把類似的聚合物薄膜復合成多層結構的薄膜。
在發展高阻隔包裝產業開始時,消費者的要求是市場發展的第 一要素,但成本問題也是這種新材料開發中重要因素。開發商認為,讓食品到達消費者手中應盡量保持其新鮮狀態,這是開發新材料的第 一驅動力。而第二驅動力就是指Z 優化操作,即達到薄膜材料的Z 低成本。換言之,產品銷售時應體現出合理正確的價格。如果只是為了包裝普通土豆片之類產品,那就沒有必要去設計制造一種高檔次薄膜。開發者們普遍認為,經濟性就處于開發的背后,而創造性就處于市場的背后。高阻隔輕型軟包裝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要使聚合物包裝達到替代金屬罐、玻璃瓶或其他硬包裝的目的,那必須使用高阻隔材料和共擠技術等。
肉類食品包裝是早期應用阻隔包裝的產業部門。當高阻隔技術在該部門得到開發并完善以后,其他食品市場——快餐、乳酪和糖果等產品也開始紛紛仿效,特別是在配制性快餐食品新領域尤其如此。由于這類食品的脂肪含量低,所以保持原有風味的能力變弱了。因此,為使低脂肪和無脂肪食品保持食品本來味道,必須求助于塑料供應廠提供高質量的阻隔性薄膜材料,以獲得較長的食品保鮮時間。
變革
回顧20世紀90年代,高阻隔包裝材料曾發生過兩次變革,即1992至1996年至1996年至今天。在第 一次變革中,形成了Z 主要的四種高阻隔材料的基本涂層:尼龍、PVDC、EVOH和噴鍍金屬膜。但是,社會的進步使消費者對阻隔包裝的要求更高,希望食品更新鮮,更能保持產品原汁原味和高品質,這就促使材料開發商和研究者們去尋求更加先進的包裝材料和開發方案。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直至今天,有些復合包裝塑料薄膜已有15層以上了,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高阻隔薄膜的研制中不斷地引入各種高新技術,這就成為阻隔性包裝材料第二次變革中一個主要特征。